看见是柴静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维克小说网
维克小说网 重生小说 都市小说 科幻小说 推理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同人小说 乡村小说 短篇文学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小说排行榜 言情小说 官场小说 耽美小说 仙侠小说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总裁小说 网游小说 综合其它 玄幻小说
好看的小说 人凄滛夜 超能女侠 宅门寡妇 神雕演义 青舂回忆 表妹沫沫 似幻人生 无处可逃 风雨情缘 呆瓜阿福 热门小说 完结小说
维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看见  作者:柴静 书号:47077  时间:2018/9/28  字数:12546 
上一章   第九章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下一章 ( → )
二〇〇六年二月底,我接到通知,迷糊糊去别的部门开会。

  被惊着了,因为在“新闻联播”里要开一个有我名字的专栏,叫“柴静两会观察”

  在场有个叫汪汪的姑娘,倔下巴,一丛黑发又硬又直,大眼睛毒得很,在记里记下一小段当时的情况“柴静比想象中瘦小,像个初二女生。有人在大声嚷嚷,很吃惊的样子:‘这么多人,就为她一人忙活?’她好像完全没有听见。‘新闻联播’和央视一套两会期间同时包装一名记者,这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做惯了雕细刻的深度报道的柴静,知道她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我不记得这些对话,可能听见了也没心思想,我发愁的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两会。

  我想按新闻专题的方式做,可两会不是“新闻调查”没条件做深度专题,这次涉及四个部门合作,三十多位记者同时参与采访,每个人都有自己跟了多年的地方代表团,各有各的采访对象和采访主题,节目很短,一人一句话就过去了,我的存在大概也就是包装一下节目。

  我找来老范和老郝,想个演播室加些评论内容,但跨部门做事,新部门没有演播室系统,找人都不知道该找谁,所有的布景、片子、灯光…全超越常规来做。

  汪汪的任务是协助我们,她记里写道:“柴和她的伙伴不停地提出要求,设想着更完美的结果,申述着对节目的追求。而我和我的伙伴瞪着熬得通红的双眼,不停着自己想办法,求制作部门搬桌子,求电信部门拆机器…我心说:‘哪怕你把我们部的办公室给拆了,也比到处求人好办。’”

  老范、老郝是我拉来纯帮忙的,我对她们急,又怕她们跟人急,更怕别人对她们急,腹背夹击,心里像过了火一样,干燥焦黄。

  好在汪汪人活脸,一件件都差不多解决了。临时演播室就建在新闻直播间的过道里,台领导审片时经过,路过电线,每人都得局促地停住,小小跳一下。汪汪记录道:“柴静不停地说:‘怎么能这样干呢?’有人叹了一声:‘贫百事哀。’完工后,柴静很克制,很客气,说:‘我们能自己干的自己干,尽量不麻烦别人。’”

  我一点都不记得说过这样的话,也不知道会给别人带来这样的感受。那时候心里只有自己要做的事。

  但这么做,根本做不下去。

  汪汪记里写:“面对柴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不得不一直吿诉她:做不到。”

  “十分钟的节目想一以贯之。”——“做不到。必须足两会期间各路代表委员发言脸的需求,要保证他们的时间。”

  “想做出深度。”——“做不到。三十多路记者分头采访,面是摊得开,深度是不可预知的。”

  “想事先设计。”——“做不到。做后期节目的人无法安排柴静的程表。”

  “只要我有空我就可以采访。”——“做不到。采访线索、采访对象、采访路线、采访设计要靠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前期记者团安排。”

  她继续写着:“柴静忍耐着,没有出不。她脸上扑着粉,不,说挂着霜更像一些。她仍然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但是,当一个人表现得很有涵养,其实是传递着不以为然的意思。”

  瞧我当年这后娘脸,这让人为难都不自知的劲儿,不知道她是怎么忍过来的。

  两天后,我在台东门跟老范、老郝告别:“你们都回去吧,再也别来了。”她俩想说什么,我止住了:“你们要在,我更不好过,走吧。”加上当天有点夕阳。战场上掩护战友先撤似的。

  后汪汪说:“你会有那样的心情,我可能比你自己都先知道。你坚持到生硬的地步,不肯让自己软弱下来,对人好又不知道怎么表现,有的样子实在是有点可笑呢。”

  我横下心,不折腾,一切按惯例来,这样最简单,因为我连采访都不会了。按“新闻调查”的习惯,每采访一个人,坐下来问个二三十分钟还问不完。可人家是晚上的新闻节目,只要三十秒的同期,一句话。我这儿问半天,节目根本来不及。

  后来编导也没办法,写了张纸让采访对象念。我握着话筒,站在那儿举着。

  拍完了,同事安慰我:“先打一,然后再在那个上画一个靶子,效果是一样的。”

  我拖着话筒线,蹭着地,踢里踏拉往回走。

  常青是我的现场摄像,穿件户外装,手里攥俩核桃,到哪儿都着。他不太爱说话,尤其跟女同志,工作拍完完。在街上等车的时候,他大概看出我的沮丧,忽然开口说:“要不送你俩核桃吧,时间长了,磨圆了就好了。”

  汪汪在记里写:“今天傍晚柴静完成采访回来,看见我第一句话问:‘你看我是不是成多了?’”

  “我愣了一下:‘怎么了?’”

  “她不肯说。不说就不说吧。这几天,柴静的脸色活泛多了。虽然有时会悄悄地叹气。但不管什么情况,跟人说话总是神色和悦,有时还会反过来安慰别人。”

  她写:“但我宁可听别人发火,也不愿意听她叹气。”

  我出溜了,放弃采访,演播室也不了,随同事自己采,我找个‮民人‬大会堂的中心位置,对着彩旗昂首阔步录完一个串场,卸妆回家。

  回到家,我父母来北京陪我们姐妹一阵子,我跟我爸去给他的电动自行车上牌照,但当时在北京挂牌,‮票发‬除外,还要暂住证。我本以为办暂住证带上个照片和‮份身‬证就可以了。去了才知道,还需要房主的户口本。可房东住在丰台,去一趟太远。

  我爸说:“算了。”

  我妈说:“还是去吧,听说零八年外地人没有暂住证就得被遣送回去。”

  老头有点倔:“那我不出门了。”

  再劝。

  他起身去卧室了:“我回山西去。”

  妈在择韭菜,半天不作声,忽然说了一句:“其实最怕的是生病,生病以后医保在家里,还得回去住院。”

  我爸老说要回山西,还有一个原因,他不说,但我知道,他总觉得应该再去挣挣钱。

  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都知道,如果不违法违规,要让父母在北京住,住在老人生活方便点的城区,有一套小点的房子,得多少年。这是身为人子的责任,但父母总觉得孩子的负担太重,心里不安。

  在家闷着。台里给我开了一个两会的博客,我看看留言。一个出生在贫闲家庭的人,母亲有精神病,不能干活,父亲把他带大,九五年,他高中毕业,放弃上大学,打工赚钱,在城市基本安了家,把父亲也接来。日子还没过上多久,父亲就得了重型肝炎,可以换肝,医生说手术的成功率是八成,就算他借到二十万元的手术费,就算手术成功,以后的几年中,每个月还得准备八千元护肝费。

  他写:“面对巨额的手术费,我眼睁睁地看着把父亲从中山三院接回了老家,二〇〇四年九月二十一号的早上,当护士拔去父亲手上的针头的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几乎可以说是爆发出来的。为了不让父亲看到我痛苦的样子,我几乎咬破了嘴,目的就是要止住泪水。”

  他说:“现在,我得了一种恐惧症,总是做噩梦,人也变得很压抑。一是想到在父亲面对死亡的时候,自己的无助,我就自责、内疚。二是恐惧要是哪一天自己得了病,留给家人的恐惧和无助。这个病,我们老百姓实在是得不起呀!”

  三个惊叹号后,他说:“柴静,祝你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回去我跟领导商量:“能不能换个方式做两会,比如从我家的小区说起?”

  领导同意了。

  我们站在小区门口,机器架起来,有点尴尬,路边剃头的白大褂师傅从眼镜上挑眼一看,把手里的头一按,继续理。卖彩票的大姐把采访车拍得啪啪响:“往那边停,那边停…什么两会不两会?别拦着我做生意。”

  楼上的大哥带着他家的萨摩耶犬从我身边过,我拦着他,他笑:“说这有用么?”

  “不说肯定没用,你说是吧?”

  大哥呵呵一笑‮头摇‬走了,倒是雪白的萨摩耶稔地站下,等着我摸它头。

  卖煎饼的胖大姐一向待我热络,我奔着她去了,头一次见大姐扭捏:“嘿你这姑娘,两会这么大的事儿,我能说么?”摄像机一架,她对着煎饼摊的玻璃用手指扒了几下头发,说得我们关不了机:“哎我那孩子,学校收费太贵…”她一开腔,晒太阳的老太太们都围过来了,一人一句,说药费不合理,买菜买得心都疼…保姆小姑娘放下手里的线,探头看了过来,我楼下租房的小伙子也话进来:“这房价能说说么?…”

  一直到采访结束,大伙都散了,戴红袖套的联防队大爷还追上来,问我能再对两会说两句么,他要说的是没人赡养他的事儿“两会能不能管?”摄像已经撤了,我手里只有一个没线的话筒,但我看着他的神情,说不出拒绝的话,拿着空话筒对着他,让他说完。这节目在“新闻联播”里播了,在节目的结尾,我说:“至于我自己,我对两会的愿望是希望像我父母这样的人,能更多地从这个社会得到依靠和快乐,因为他们老了,而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几天后我们按惯例跟拍代表们去农村座谈。那是京郊条件很好的村庄。不少代表和媒体,大概有三十几人,都坐在茶几边上,桌子上整整齐齐放了十个果盘,花生瓜子堆出圆的尖儿,男主人穿着衣,里头打着崭新的领带。

  郭凤莲拉着女主人的手:“日子过得好吗?”

  我目瞪口呆,这就是她所理解的电视语言——不是她要这么说话,是她认为电视台要让她这么说,人家坐在那儿也不舒服。申纪兰从屋子里出来往外走。我想拉住她问两句,老太太绷着脸一甩手:“在屋里拍得还不够啊。”

  当记者这么多年,没碰见过这样的情况,是真羞愧。我们索把机器暂时关了,跟这几位代表说:“你们是代表农民说话的,可以在我们镜头里说真问题。”

  郭凤莲看了我一眼,迟疑着说了一句:“我是关心…今年给农村的这三千亿,这个钱能不能到老百姓手里?”十几个村支书本来都在一边袖着手看,慢慢都走过来了,说:“不要大拆大建”;“不要把管理‮主民‬当成是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个钱数”…

  我看见常青镜头摇过去,申纪兰正在用劲拍郭凤莲的肩膀:“凤莲,你给老百姓说了实话。”

  回去车上,常青说:“这个村子不错,可以在这儿娶个媳妇儿。”我跟他开玩笑:“你可不要颠覆我对你的看法。”

  他忽然说了一句很有棱角的话:“今天不是一直在颠覆么?”

  ‮安天‬门广场上记者最多,镜头“呼啦”就上去了。

  我半蹲着找了一条人给录音把线拉着:“从这边过去。”

  这时,地方台的同行把他扛着摄像机的同事往后扯了一下:“不要和‮央中‬台抢镜头。”我来不及阻拦,那位摄像师已经迅速撤到后面了。这样的话,大概他常常听到。

  我惶恐,不光是觉得对不住同行,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新闻是争出来的,如果不必找就有人主动等着你采,不用费力就可以问出答案,不满意他还可以说第二遍,这种新闻,能有多少价值呢?一个代表被二三十家围着,来不及辨别哪家时,众声喧哗里才能检验有质量的问题。晚上吃饭的时候,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一个我从没见过的镜头,一张脸大概占去四分之三的画面,是贴得太近造成的,还摇摇晃晃。

  贴着他脸的是各个媒体的话筒。

  这张脸是当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林毅夫,在‮民人‬大会堂门前,政协会议还有十分钟就要开幕,他在说:“我的提案是给新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

  围着的记者太多,摄像肯定是被推来搡去,因为晃得很厉害。离得太近了,又是广角,林的脸几乎是变形的。一块看电视的同事端着饭碗乐了:“以前联播可没这样的脸。”

  “新闻联播”的这条新闻还真不短。

  电视里林毅夫正说到:“对农民的房子拆了再建的问题,要听农民自己的声音…”

  办公室大家都围上来,看他怎么说。没人再管他占了屏幕、摇摇晃晃的脸。

  第四年,我有点不想参加两会报道了,有媒体采访我“你们今年报道哪十大热点?”

  我问她:“你记得去年的十大吗?能说给我听听吗?”

  她笑:“能记住一两个就不错了。”

  我说:“就像水龙头一样,这十天来了我就把它打开,特别繁华,哗哗。开完会一拧,滴水不漏,到明年再来一次,跟去年已经没关系了。”媒体倒是越来越热闹了,但都在新闻发布会上比谁的衣服颜色鲜,能拦住高官问问题,哪儿人多往哪儿去,管这热闹是什么,生怕自己落下。三八节拍点女代表,平常拍点穿得漂亮的少数民族代表,怎么花哨怎么来。三千多记者一起,大清晨冷风里排成一个大方阵,长短炮,还有很多人架着梯子站在上头举着镜头,等着代表委员从车上下来,呼啦啦围上去,一边围一边有同行低声问我:“咱们采访的这人是谁啊?”

  有天下了雨,政协委员都从北门进了,记者没法在这个门停车,只能走路到正门。长安街沿线,一会儿一个,连伞都没有,淋得透

  第二天是雪,早上洗完头没干透,刚出门,发梢上都是冰凌子。这次车停在广场西边,得走过一整个广场到东门,地上全是水。四百米走过去,鞋和腿都了。等捂干了,又得走回去。

  第三天是风,五六级的风,一冬天也没那么冷过。我学了乖,穿上羽绒服和棉鞋,大围巾裹着脸。回头跟同事说话,嘴都冻得拧一块了,张不开。

  这次广场空空,连站岗的都找个地方待着了。〖墨斋小说:www。qSxiaoshuo。com〗

  只看见不知哪个台的姑娘,拿着话筒在出现场。她把大衣了,没地儿放,夹在腿中间,就穿了一件白色西装,里头一件红衬衣,话筒一看是为两会专门备的,套了红绒。

  “三月的北京…”她刚张嘴,一阵风,话就堵回去了,头发都扑在脸上。

  摄像戴着大帽子,缩在棉袄里,大声喊:“笑一点,重来一遍。”

  我顶着大风哆哆嗦嗦地往前走,看着她努力地用手拂着头发,两腿向内弯夹着棉大衣,面笑容地说:“三月的北京,意盎然…”

  汪汪再来找我谈报道方案,我对她们说:“我不想做花架子。”

  她找申勇主任跟我谈。我心想,你居然告我的状。她后来说起早早坐在二楼沙发上等我们的心情:“又怕你到晚了让申勇等,又怕你到早了让你等,又怕冷落了你,又不知道说什么你爱听,又紧张你能不能通过,又紧张你通过了申勇能不能通过…真是难为了我这样的小人物。”

  哼。

  她继续扮可怜,说自己七年前刚进台的时候“土头土脑,唯唯诺诺,笨手笨脚,又怯又倔,不会讨喜,有的人甚至一见我就忍不住会发火呢。”

  我再生气也笑出来,想起小时候有个伙伴叫小胖,回回破庙打鬼偷鸡蛋,逃跑时都是她倒数第一我倒数第二,有种相依为命之感。

  申勇来了坐我对面,她坐边上另一桌,托着腮,大眼巴巴地看着,我才知道,她找领导是怕我甩手不干了。

  申勇只说了一句话:“今年全部直播。我们要只想做花架子,就不找你了。”

  这一年,我才开始想最简单的问题:代表是谁?代表谁?两会是要干嘛?

  有人说:“开了这么多年会了,还需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我说:“不信咱们问问自己。我是谁?‮央中‬台是干嘛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十二年前,央视刚开始做两会报道的时候,敬一丹是记者,她跟我说过当时第一反应是:“我们还能问啊?”等她成为政协委员之后才发现“开会并不像电视上那样整齐划一,会场的争论是非常活跃的”

  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是人来选择呈现什么。

  两会不光发布‮府政‬工作报告。代表是来审议报告的,审议本身是审查评议的意思,必要时提出批评和质询,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审议过程中,不同观点的碰撞是很正常的事,谁对‮府政‬工作报告的哪一部分提出意见和批评了?为什么?赞成者又是怎么看的?淮的看法更合理?结果会对现实带来什么影响?

  这一年我们没去‮民人‬大会堂,也没有临时兴起把代表拉去小学或医院,抓个热点谈——代表的位置在人大分组审议的现场。

  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我用了四年才走到这一步。

  定下此事,演播车开到人大代表闭门口候命,才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同事说:“三月五号开篇这天直播什么啊?代表们都开会去了,二十分钟,采访谁啊?”

  我也发愁,汪汪转过来看着我。

  我说:“谁?…我?你疯了吧,我一个人说?谁要看啊?”

  汪汪后信里承认她当时像卖保险的:“死乞白赖地和你掰扯,说只能靠你嘚啵了,放心,哪能把你撂那儿呢?说个十分钟就行了。掰扯了几个来回,你突然说:‘其实二十分钟也没关系,我就是算准了时间好准备。’我顿时闹一大红脸,心事被人拆穿的感觉。其实你并没有讽刺我的意思。”

  呵呵,我早想好了怎么报复她。

  直播开始,我说:“请导播切一个会议室画面。”我知道后期导播台上汪汪会面无人——哪儿有直播前不沟通,临时要求切画面这么玩人的?

  我心里知道她行,汪老师,来吧。

  我等了一秒钟,猜到她已经切到了空无一人的会议室,就用这个画面说开场白:“子路问孔子,您从政的话,第一件事是什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这句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对权利的界定要有清晰的认定。这些空无一人的桌椅,其实就是宪法赋予代表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

  播完之后,我遇到申勇,他说:“第一次感到这个空的会议室这么庄严。”

  节目结束,看到一个人在我博客里留言,说柴静像个“教士”絮絮不休地说着一些正确但是无人会听的话。是,电视机前的人端着碗就走过去了,我在耳机里甚至听到跟我连线的主持人把话筒关了在闲聊。

  我知道可能没人听。但这事儿就像谈恋爱一样,跟别人没关系,只看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期望。

  第一天节目完了,晚上十一点,我在咖啡厅对着第二天的文案发呆。汪汪笑眯眯地来观赏了我一会儿,当天记里写:“她有气无力地和我说:‘第二天可麻烦了,太了。’我很薄情寡义地想,这就不关我事了。我一向如此,就她那可怜样老忘不掉。”

  ,往年只做单独一位代表的议案,现在需要去找到同一议题的不同意见方。编导们更可怜,半夜三更挨个去了解每个代表对问题的看法:“今年我们直播,不需要您念发言稿,您就按您自己的想法那么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随时话。”

  人家脸狐疑:“那不就吵起来了么?”

  “是啊,可以的。”

  第二天,浙江一位人大代表叫庄启传,斜靠在栏杆上抽烟,看我们在那儿布线,我过去打个招呼聊两句:“您等会儿的观点是什么?”他似笑非笑:“不就是听你们央视的导演么,让演什么演什么。”

  我说:“我们要的是您演您自己。”

  “我敢说你敢播么?”

  “您是人大代表,我们是直播,您只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就行了。”

  直播中,代表邱继宝讲他的飞跃集团在‮府政‬支持下渡过难关的三点体会,刚说到第二点,就被庄启传打断了:“你的观点我认可,依靠‮府政‬解决问题。但是,‮府政‬给你的只是思路,不可能把全部问题都解决掉。可能更重要的…”邱继宝大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坐在旁边的人大代表周晓光抢进打断:“邱先生的企业在我们浙江,是大企业。但我们浙江还有几十万家小企业。”

  “企业解决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府政‬,如果过多依赖‮府政‬,这个企业就没有出息,走不远。”庄启传找个空子还是把话说完了。

  邱继宝本人脸涨得通红:“当然得企业主导,关键是企业要面子还是要金子…”

  原定八分钟的会议直播一直在往后延,居然耳机里没人告诉我什么时候停,汪汪发‮信短‬给我:“播出线上沸腾了。”

  会议结束,现场的两位纸媒同行议论,说这下‮央中‬台倒霉了:“本来他们要拍邱继宝发言呢,结果变成一场大争论了。”

  我把邱继宝请到直播的镜头面前:“这些反对你的声音都是直播出去的,你会觉得尴尬和不舒服吗?”

  “作为代表,怕尴尬就不要去写建议,你为了把深入的意见建议真正带到两会上形成国家的共识,你肯定要结合实际,不对的跟他争,谁有理,谁就是精英。”他说。

  “争论不是会让意见更分散吗,你为什么说可以达成共识?”

  他说:“只有通过争论才能达成共识,争论是争真理,有理走天下。”

  直播结束,我们进了电梯,邱继宝沉默了一会儿,说了一句:“这也是第一次啊。”

  “什么第一次?”我说。

  “我们开始有了真正的‘议会新闻’。”

  做这样的节目,编导心里没底,问我:“直播中到底发生什么,没法把握,你能不能先给我你的提问呢?”我说我通常只准备材料,现场听,具体要问什么,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才能知道。

  汪汪说:“也有编导说他不喜欢你,觉得你望太强了,总觉得拼命想证明些什么。”

  我知道她什么意思:“也许是我真不认为直播前需要什么都准备好…别介意,我就是这么想的,如果记者不向未知的东西去问,那这个节目好不到哪儿去。”

  “看你采访,眼睛都放着光,攫取的光。”

  我跟她已经到了可以胡说八道的地步:“攫取,对,提问者就得攫取。我还太不够呢,好采访是一刀一刀把一个人的魂儿活活儿剥出来晒,这个剥里面全是逻辑,递进,环环相扣。”再返过头吹捧她:“但是编导在后期的台子上是神啊,剪辑和导播一秒之间,差之千里,一个镜头的调度,就是全部人生。多牛啊。这种各自归位的陶然——哎你没觉得我比以前嘴儿甜了么?”

  她嘿然一乐,把一份策划案放桌上,食指一,推到我面前“这个你肯定喜欢。”

  是个叫老的代表,淡黑脸,浓眉毛,两会发言时,当众掏出一瓶深黄的水,往桌上一蹾:“这是我视察时看到的被污染的河水,纯黄的呀…这就是当地十八个乡八九万农民喝了十几年的水。老百姓真是太苦了。当地最长寿的人也只有六十五岁,因为体检不过关,已经多年没有年轻人能去当兵了。这次总理的‮府政‬工作报告大篇幅提到环境保护,可见‮央中‬是多么重视。但为什么一条受污染的河就是治理不了?有关部门协调工作太不实在,说实话就是失职!”他的手不断敲桌子,自来卷的头发,都震得掉在眼前了。

  当时担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华建说:“老,你把这水给我,我给你落实。”

  “哎呀,听了这话,我太高兴了呀!”他说这话的时候,六十岁的人,眼睛是的。

  直播那天,代表团的负责人摸不清老的套路,想着要对我们直播负责,就跟他打招呼:“老啊,你发言的时候,我待会给你打手势,你看着点哈。”

  老这次拿了支玉米来,是要反映粮价太低了:“这么大穗,才三钱,你摸摸。”

  是,一大粒一大粒,金子似的。

  直播里,老还是和另一位职务是粮库主任的代表争了起来:“城里人挣工资,涨工资速度很快。一九七六年以前,每斤玉米八分收购价,当时工资四十元左右。到二〇〇八年,玉米按提价到八到九算,只提十至十一倍;而城里人工资已经达到一千三至一千四百元,至少提了三十倍以上。如按三十倍涨粮价,玉米现在应该是两块四往上。”另一位代表说:“这肯定不行,粮食是特殊商品,这么涨宏观经济要不稳定了。”

  他说他知道,但是“得把农民的利益补上,种粮的人要有个奔头,你看看你看看多好的玉米”边说他边把玉米在人家手里,劲真大,玉米粒都下来了。

  就这么“吵”了四十分钟。老嗓门大,我连找个隙打断他都不容易,最后两位算有个基本共识,说粮价一定要涨“小步快走”这话后来写进了‮央中‬文件。直播完,人家过来拽一把他袖子:“哎呀妈呀你刚才咋不看我呢,我拼命打手势,幸亏讲得还行,你把我吓死了。”他嘿嘿笑,说刚才我扭过头装作没看见你。

  人走了我问老:“你没顾虑么?”

  “我就是个农民,还能咋的?”

  “他平时是你领导啊。”

  “我俩是平等的。都是代表。”

  汪汪后来老念叨这一期:“那时候我们心里没底,因为没有套路,采访的时候就像新闻正在发生,节目虽然糙,却充沛着一种糊涂辛辣的感觉。”

  我说:“咱们这个活儿像厨子一样,要有那个烈火一腾,下锅的时候响油刺啦的感觉。”

  吹牛这种事吧,紧跟着就是丢人。

  我的现场导演是红梅,她做事靠谱,不是她的节目,我也央求她在,踏实。相处久了,她说:“我看了你好多天,其实你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你就是平常说话。”

  我还得意…啊,总算。刚入行的时候,老向观众挤眉眼,在心底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呀。”红梅这么一说,我还以为七年下来,我真学到了平常说话。

  结果某天直播,说起大家听‮府政‬报告,我顺口就说“万人空巷”等后来看这段视频的时候,我汗出如浆,羞愤地踢我自己:“这词儿他妈的你从哪儿学的?你怎么就敢这么用?”

  我知道我是哪儿学的,还蹲在我爸的办公桌下捡烟头玩的时候,作文里就写:“平地一声雷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了…”

  我的文学启蒙书,是从厨房翻到的批判胡风的文件汇编,我自发创作的第一首诗是献给雷锋叔叔的。跳皮筋的时候,小女生唱的歌谣是:“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主席题同金光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还以为我都忘了。哪忘得了?只要不留意,它顺嘴溜出来比什么都快。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在记里羞辱自己:“我跟你说小柴,就冲你这敢这么用这个成语,将来杀人放火的事儿你都干得出来!”

  人是这样,光靠自己靠不住。

  有时候累了,半夜回来,就想着明天节目不管了,先睡吧,但看到有人在我博客留言:“你观察两会,我观察你。”

  心里一动。又在桌前坐下来准备材料…有人看着,不敢太轻慢。曾国藩说得对,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有所”而成的。

  两会也这样,会上有位呼吁停止‮行银‬跨行收费的黄细花代表,这事她从广东两会一直追到全国两会,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较真。

  她半开玩笑说:“还不都是让你们媒体给的。”

  我问一个哈佛的老教授,社会上这么多问题,改起来有很多惰,怎么改?他说,让问题浮出水面,让它“不得不”改变。

  我们第一次在直播中现场连线,让选民全程在线听会,直接对代表作出评价。有记者采访我,瞪大眼睛问:“难道不满意也能说啊?”

  “当然可以啦,这是社会常态,有满意就有不满意,有了不满意才能更好地督促代表履职。”

  采访农民工代表康厚明的时候,我们连线了深圳的农民工吉峰,他在直播中批评康厚明前一年履职时“过于软弱”这是我们两会节目里,第一次出现对人大代表的批评,未见得全面客观,但可贵在于呈现了分歧。第二年,吉峰听到康厚明在两会上谈到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续,地方保护主义是绕不开的障碍之后,给了他掌声。

  连线最后,我问吉峰:“你为什么要提出你的意见和疑问?”

  他说:“我们不对自己的事情关心,谁来关心呢?”

  直播完,回来车上有同行问:“你们这节目这么说那么说,会不会有风险?”

  我想起老,当天采访完他先走了,我正在直播镜头前采访另一个代表呢,忽然眼前一黑。

  一个黑影直接从镜头前穿过。

  全场皆惊。

  是老,嘴里还唠唠叨叨:“我的玉米呢?”他一把从我身边的桌子上拽走了那只黄澄澄的大穗玉米,看都没看这一屋子人,和正对着的镜头。一回身,又从直播镜头前昂头阔步出去了。

  玉米是刚才采访的时候他落下的。他带玉米来,不是当电视台的道具,急着要拿回会场,是去说服其他代表。他心里眼里都没有直播的镜头。

  这只金穗大玉米两会结束后我要来了,放在我家书架上,是四年两会我留的唯一纪念。

  二〇〇九年以后,我没再参加两会的报道,汪汪还是写信给我说说人和事的进展。她有时候沮丧,有时候兴致,有时候对我不耐烦:“你说得太天真,你能做的只有相信,却不能证明它的存在。”有一天,看到她一封长信,说直播中又采访了老,今年明显脾气急,为了一个持续多年的提案,农民‮款贷‬难,他提了几年,之前答复一直是“在探索中”

  今年,他说:“光探索不行,现在探索多少年了,城里能抵押农村为什么不能抵押?刚才说担保法,法律是不是人定的?为什么不能赶快修改?今天就得提提这事,你说着急不着急?农民不‮款贷‬农民怎么能够发展?不能总是探索,怎么解决得拿出办法了。”

  她写:“他说话急得嗓门都尖了。”

  我问她,老为什么这么急?

  她说老得了结肠癌,六号开会说完这些,八号就回去化疗了。他这是一个疗程没完,本来应该住院观察的工夫跑出来开会的。

  “咱们做了那么多年两会,”汪汪最后写“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四年之后,汪汪才把当年她的两会记发给我。

  她终究原谅了我:“不管柴静多‮磨折‬人,但是除非你受不了,反正她是不走的。坚持也罢妥协也罢,好好坏坏她是不会走的。”

  我看她这段,想起当年,我、竹青、宇君、小熊、何盈、李总管、小米、韩大叔…大家吵来吵去,深更半夜临时改方案,我也知道要多耗无数工夫,但没人埋怨。每天傍晚直播回来,一推十八楼那个小屋的门“轰”一下的热气,七八个人都转过脸冲我笑,桌上给我留着饭,姚华把塑料袋里猩红的剁辣椒和萝卜干拎过来,大眼睛的小温温给我倒杯热水。

  汪汪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我从不带笔,一辈子丢三落四,一边吃饭一边左顾右盼,想找个笔在纸上划一下。她背对着我,眼睛盯着屏幕,看都不看我一眼,一只手把笔送到我面前。

  她后来在信里写:“你有点惊讶,我理所当然。十几平米的小屋,我们都挤在一起,彼此一举一动不用眼睛看,用心就能知道。”

  过了四年,她才告诉我,那个在留言里写“你观察两会,我观察你”的人,就是她。

  做了这么多年两会,我才开始想最简单的问题:“代表是谁?代表谁?两会是要干嘛?”有人说:“开了这么多年会了,还需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说:“不信咱们问问自己。我是谁?‮央中‬台是干嘛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Www.VkExS.CoM
上一章   看见   下一章 ( → )
柴静的最新综合其它《看见》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维克小说网只提供看见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看见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